1.孙传芳是何许人?其历史简历?

2.这是哪位动漫人物

3.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4.有谁有陶渊明的资料

5.关于佛教的各位菩萨的传说

6.为什么有时遇到的事,感觉以前好象发生过,难道是鬼付身?

第五人格wiki是什么_第五人格WIKI

bh:彪悍(通ph:骠悍。骠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语出新东方罗永浩罗胖子语录。那彪悍这个词怎么来的?这里有个典故,在有关郭敬明一个采访中一个郭迷献给郭敬明这句话: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把骠替换成彪是因为,骠同剽窃的剽同音,犯了郭敬明的忌讳。从此bh一词一炮而红。从汉语角度来说,辞海里并无彪悍这个词语。现在网络论坛上用bh一词多半带有讽刺意味。)

如“我的同桌特别bh,为了我不再借他的文具,把他文具盒里的东西都舔了一遍……”

ORZ

失意体前屈,原本指的是网络上流行的表情符号:_| ̄|○ 它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在初期,并没有人对这个符号起个名字,“失意体前屈”这个名字也是后来才出现的。据说是某个餐厅的座垫上绣著这五个字,至于在这之前又是谁想到的,目前尚未理清真相。

后来,又有人发现,用简单的三个英文字也可以表现这个动作,于是orz就开始流行了。接下来,更有 orz 的日志软件、日志网站相继出现。在2004年后,于日本、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

这种文字可以写作orz、Oro、Or2、On_、Otz、OTL、sto、Jto、○| ̄|_等,但其中以“orz”最为常用;并有混合型,如表示无可奈何的“囧rz”。“囧”的原意是大明,但现在大都不采用原意,而取其形,转为表情符号,表示一脸无可奈何样。

原始用意带有“悔恨”、“悲愤”、“无力回天”等含意,最明显的用法就是在于被甩(失恋)的时候。orz广泛使用后,其涵意逐渐增加。除了一开始的恶搞的“无可奈何”或“失意”之外,开始引申为正面的对人“拜服”“钦佩”的意思。另外也有较反面的“拜托!”“被你打败了!”“真受不了你!”之类的用法。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于2005年8月发表的歌曲《恋爱ing》就有“超感谢你,让我重生,整个Orz”一句。

在2006年1月22日,台湾的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试题中,其中有一题是将被误用的语言(被报章杂志或是因特网影响后的用法)改成正常的白话文,其题目范例中出现:“3Q得Orz→感谢得五体投地”一段,引起舆论相当大的争议。教育考试制度争议。

例句;我买的球队又输了,真Orz!

Orz在近年,俨然已经成为日本一种新兴的次文化。人们在电子邮件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表示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这个符号在口语中也不是念成一个英语单词,而按字母读出来。

Orz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之前未想到的新意义,例如"我(O)认(R)栽(Z)"等

BH不是英语,是中文“彪悍”的拼音缩写,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语。

还有些 给你做参考。。。。

BH:彪悍

loli:是小女孩

正太:是小男孩;

(这个大家都知道)

SM:有几种解释,一个是(此为不健康内容)一个是贴吧和天涯名人舒穆禄雪梅的简称,一开始是玉米吧的大姐,由于率先挑起玉米和凉粉之争,名气大振

HD:厚道,一般说LZ8HD,就是楼主不厚道的意思

BT=变态

HC=花痴

GJM=抄袭或复制,郭敬明的简称,由于那个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袭事件,被鄙视的不行,于是GJM也成了抄袭或复制的代称

CJ=纯洁,也来源于郭敬明,小四的“我习惯纯洁地45度仰望”被一再引用,CJ开始流行 .

MS=貌似

马赛克:来源于天涯名人环佩叮当,她写文章很有意思,当写道不CJ的东西,不好写出来的时候,就用马赛克三个字代替,大家知道什么意思了吧,举例:……于是“马赛克”,……

FB:腐败,意指吃饭

酵母:教母的意思,来源于天涯,天涯八卦版好多教的,菊花教的郭敬明,冷艳教的陈红(唱歌的那个)等等

论坛日常用语:

BBS:①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指电子公告板系统,国内统称论坛。②波霸,Big-Breasted Sister的缩写。(波霸又是什么?)

24、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衍生词有:暴汗、大汗、汗死、瀑布汗、暴雨梨花汗等。

25、倒:晕倒,表示对某帖某人或某现实很惊异。

26、寒: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感到浑身发冷。

27、抓狂:形容自己受不了某人某帖的刺激而行为失常,处于暴走状态中。

28、踩一脚:也称踢一脚、留个爪子印等,都是跟帖之意。

29、路过:不想认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数或经验值。与之相对的字眼还有:顶、默、灌水、无语、飘过、路过等。例句:在侠客社区,凡回帖只回路过、顶、默、灌水、无语、飘过、路过等字眼的行为,都会被视为故意灌水。

30、闪:离开。

31、匿鸟:隐身了。“匿”作“藏匿”讲;“了”是多音字,在句尾本该读“LE”,有人喜欢误读“LIAO”,遂谐音为“鸟”。

32、找抽帖:楼主发的帖子内容特别找抽,让绝大多数人都不待见,也称找砖帖。

33、火星帖:很久以前已经被无数人看过转过的旧帖,转火星帖的人被称为火星人。通常回帖会这样说:楼主还是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滴。(来自周星星《少林足球》)

34、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35、犬科:喜欢追逐论坛里的女生的那种类型,尤其喜欢死缠烂打。

36、狼族:热爱美色,不过比犬科作风正派一点,不会纠缠。

37、……的说:动词后置的一种用法,来自日文语法。例句:青眉要去吃饭的说。

38、……ing:动词进行时的一种用法,来自英文语法。例句:侠友们如此支持《武侠版》和侠客社区,青眉感动ing。

39、残念:可惜之意,引申有“碎碎念”等。

40、×××××:儿童不宜的内容。

42、黑旺财:旺财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一条狗,狗者,犬也。黑犬,就是“默”。此典出自晋江。

43、小白:①白烂的昵称,指专在网上无事生非的人。②“小白痴”的缩写。

44、小黑:黑名单。

45、浸小黑:ID被登记进黑名单。

46、小强:《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只蟑螂,泛指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

47、粉丝:FANS的音译,超迷某人或某物的一类人,也称扇子、蕃薯,简称“粉”或“迷”。

48、包子:形容某人笨,或者长相欠佳。(为什么大佐是包子脸 T_T)

49、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50、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51、腊鸭:垃圾(来自《麦唛》系列)。“挂腊鸭”在粤语俗语中指吊颈自杀。

52、Kuso:日语“粪”的发音。起先是教游戏玩家如何把“烂Game认真玩”的意思,后来经台湾传入大陆,渐渐演化成“恶搞”之意。

53、维客:喜欢使用WIKI这种超文本技术的网络爱好者。

54、博客:一种网上共享空间,让人以日记的方式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的形式。博客让两个女人飞速走红:木子美和芙蓉姐姐。

55、黑客:又称骇客,指在电脑领域有特殊才能或技巧的人。这类人运用自己的才能或技巧,要么是专门检测系统漏洞,要么有可能做有违道德或法律的事。

56、红客: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网络技术爱好者,与黑客相对。

57、朋客:起源于“朋克”。电脑朋客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等同于电脑罪犯了。

58、闪客:使用Flash软件做动画的人,我们看到的很多电子贺卡和网站MTV都是闪客的杰作。

59、极客:也称奇客,Geek,指有较高超电脑能力的人。

%60、驴友:泛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例句:阿肥去年才和松风古琴他们一起去过新疆,现在又要征集驴友去湖南啦。

中文缩写指南:

1、BT:①Bit Torrent的缩写,是一种P2P(点对点)共享软件,中文译名“比特流”或“变态下载”。②“变态”的缩写。

2、ZT:①“转帖”的缩写。②“猪头”的缩写,引申有ZT3,猪头三;ZT4,猪头四。例句:青眉郑重告诉侠客社区的侠友们,ZT一定要注明。

3、PP:①“片片”的缩写,片片指代照片。②“屁屁”的缩写,屁屁指代臀部。

L24、GG:哥哥的缩写,指代男性,有时候女生用来指代自己的男友。与之相对的是MM,妹妹或者美眉的缩写,指代女性,有时候男生用来指代自己的女友。

5、NB:牛×的缩写,北京方言里用来表示叹为观止之意。

5}6、JJ:①姐姐的缩写。②(不健康内容)

7、DD:①弟弟的缩写,偶尔有引申义。②东东的缩写,指代东西。

8、GF:Girl Friend,女友。与之相对的是BF,Boy Friend,男友。

9、PLMM:漂亮美眉的缩写.

10、PPMM:PLMM的升级版,漂漂美眉。

%11、RPWT:人品问题的缩写,来自猫扑论坛。一般来说,只要某上遇上了不可解之事,统统可归结为其有RPWT。

12、人品帖:测试你是否有RPWT的帖子,帖子题目很劲爆,只要你被骗进去,就说明你有RPWT。例句:这张名为《朴树的裸照》的帖子是个人品帖,其实里面真的是一棵朴树的照片啊,树当然是裸的,哪里有穿衣服的树?青眉居然被这个人品帖骗进去了,果真有RPWT.

13、PF:佩服的缩写。

14、SL:的缩写。

15、KH:葵花,代指练《葵花宝典》的高手。

16、KHBD:葵花宝典。

17、PXJF:辟邪剑法,源于KHBD,KH专用的剑法。

%18、BS:鄙视的缩写,也可写作B4。例句:你要是ZT不注明,青眉会BS你,全论坛的人都会B4你的.

19、PMP:拍马屁。

20、PMPMP:拼命拍马屁.

21、MPJ:“马屁精”的缩写。

22、BC:“白痴”的缩写。也说是“白菜”的缩写,在网上,如果人家说你很白菜,那么就是形容你BC。

23、ODBC:“哦,大白痴”的缩写。

24、XB:小白的缩写。

25、YY:意*的缩写,出自《红楼梦》第六回,精神上行*。在网络上其意得到进一步推广,凡信心极度膨胀的小说,统称为YY小说。

26、ZE:“贼恶”的缩写,即真恶心,东北地区的方言发音。

27、SE:“少恶”即“少恶心”的缩写。

28、XHW:小黑屋的缩写,来自猫扑,在猫扑,违反规则是要被关小黑屋的。

29、FB:腐败的缩写,现在通常指出去吃喝一顿好的。

30、MD:妈的,粗话,慎用。

31、TMD: ,粗口,慎用。

32、TNND:,粗口,慎用.

33、JR:,脏话,特别慎用。

34、SJB:神经病,脏话,慎用.

35、SB:脏话,对别人的蔑称,禁用。

36、LR:烂人,禁用。

37、LJ:垃圾,禁用。

38、RY:人妖,慎用。

39、JS:“奸商”的缩写。

40、BXCM:冰雪聪明。

41、HJ:汉奸。

42、FQ:愤青。

43、BD:笨蛋。

44、JJWW:叽叽歪歪。

45、(LJ内容)

46、CJ:纯洁.

47、HC:花痴。

48、BH:剽悍。出自新东方罗胖子的名言: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49、GJM:某当红青春作家,曾涉嫌抄袭。GJM后来被当作抄袭的简称,意义接近于“ZT”。出自天涯社区。

50、三毛抄四:该当红青春作家写过一本书,和三毛作品同名,由此衍生而来的新成语。意指盲信某种理论、某个人物而完全不管真相,本末倒置、颠倒黑白的一种狂热精神状态。出自龙空。

51、145:猫扑论坛某名女,代表该论坛参加过雅典奥运。她曾做过一套网上广泛流传的测试智商的题目,得分为145,遂有名言:比我聪明的都没有我漂亮,比我漂亮的都没有我聪明。天涯社区遂演绎出一句名言:比我CJ的都没我BT,比我BT的都没我CJ。

52、FRJJ:芙蓉姐姐,一个女人,一种网络现象。从2005年4月起直到现在,她上了几乎所有网站的头条、百度腾迅等各大网站及大小报纸争相报导、连中央电台都开始讨论她的现象。芙蓉姐姐的走红和持续走红,证明部分媒体和人已到了一个极端恶意的境界。

英文缩写指南:

1、DIY:Do It Yourself的缩写,自己动手做的意思。例句:清欢太坏了,青眉电脑坏了找他修,他让青眉DIY。

2、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r的简称,意思是“在家办公”。例句:《游侠秀秀》的作者小非是SOHO一族啊。

3、BUG:原意是“臭虫”,后来把跟电脑有关的故障都称之为“BUG”。例句:每回侠客社区出现BUG,青眉都急得跳脚。

4、I服了U:我服了你……周星星片子里的经典台词。例句:你居然能让清欢不对你说“不”,I服了U!

5、伊妹儿:Email的音译,电子邮件的意思。也可简称为“妹儿”。例句:青眉从来不用伊妹儿,给她写信是没用的啦。

6、CU:See You的缩写带音译,再见。例句:CU,今天就到这里吧。

7、IC:I See的缩写带音译,我知道了。例句:IC,你是个神经病。(《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

8、Q:Cute 的音译,可爱。例句:傲月寒长得好Q,像个芭比娃娃。

9、FT:分特,Faint的缩写,昏倒、晕厥之意。

10、SP:support,支持。

11、败:BUY的音译,买的意思.

12、SIGH:叹息,有无可奈何之意。

13、LOL:Laugh Out Loud,大笑。

14、KFC:Kill fu*king customers。(果然杀手)

15、PK:player kill。

16、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

17、BRB: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

18、TTYL:Talk to you later,回头再谈。

19、BBL:Be back later,过会儿就回。

20、kick your ass:打你屁屁。

21、PPL:people,人们。

22、PLZ:please,请,也有缩写成PLS

23、RUOK:Are you OK?

24、IOWAN2BWU: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

25、M$ULKeCraZ:Miss you like crazy。

26、CUL8R:see you later。

27、IMHO:In my humble opinion

四、音译术语指南:火影忍者,死神,死亡笔记,高达,柯南,动漫免费下载!C$ky o^7e1S

1、3166:沙哟娜拉,日语,再见.

2、886:拜拜喽,再见。

3、3Q:Thank You,谢谢。

4、7456:气死我了。

5、9494:就是就是.

6、818:八卦一下,出自天涯社区。

7、616:遛一遛。通常回帖时贴教猫教花等时,通称“遛一遛”。

8、8:不。

9、54:“无视”的谐音,即漠视一个人,对其表达最大的不屑。 \'

10、4242:是啊是啊。

11、稀饭:喜欢。

12、木有:没有。“木”不知道是来源于哪里的发音。同样用法的还有“米有”。

13、粉:很。来自闽南方言。

14、表:“不要”速读连音,据说来自上海人的发音。

15、白烂:来自闽南语“白卵”,意指一个人既笨又啰唆,还很麻烦,含贬义。

16、素:台湾普通话“是”的读音。与之对应的有“8素”。

17、酱紫:“这样子”速读连音,也作“绛紫”。

18、酷:也说“裤”、“库”,Cool的音译。

19、偶:台湾普通话“我”的读音。

20、虾米:啥,什么之意,来自闽南语发音。

21、口耐:也说可耐,可爱之意。

22、滴:的,地。

23、介个:这个。

24、奔四:笨死的谐音。

25、果酱:过奖。

26、马甲决:马家爵。

27、二硫碘化钾:KISS(让我汗一下)。

28、咔嚓:某种练《葵花宝典》前必做的手术。

29、口年:可怜。

30、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的通假。

31、泥:你。

33、筒子:同志。

34、厚厚、吼吼、咔咔、kaka、嘻嘻、xixi、hiahia等:表示笑声,通常当作语气助词用。

动漫术语浅析:

1、TV版:指在电视上放的动画版本。

2、OVA:Original Video Anime(原创影象动画),和TV相对,不在电视上放映的版本。

3、剧场版:动画的**版本。

4、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创音乐专集),专收录与某动画有关的音乐.

5、OP:片头曲/主题曲。

6、ED:片尾曲。

7、CAST:声优,即配音演员,日本动漫的配音演员是非常重要的哦。

8、STAFF:参与制作改编动画的全体成员,连场务道具都会算进去的。 3c6~us7el8p

9、OTAKU:日语,原意为“御宅”,御宅族是指疯狂热烈动漫,沉浸在幻想世界中,欠缺正常社交生活经验的次文化族群。

10、:也称“素人”,年纪小,不怎么懂事的意思。

13、FF: FINAL FANTASY,最终幻想。

14、M0:MACROSS ZERO,超时空要塞零。

15、欧巴:30岁以上的女性。

16、兄贵:全身肌肉的强壮男子。

17、姐贵:全身肌肉的大姐姐。

18、御姐:比自己年长的女性。

19、恶趣味:怪癖、与众不同的特殊喜好。 b

20、流星:指略带一点儿意味或稍有些露点成份的CG图。

21、口胡:港式动漫用语,也可写作“口古月”,相当于“靠”之类的语气助词。

22、口桀:港漫用语,常用来指坏人的笑声,特别是奸笑。

23、轰杀:港漫用语,用来指去杀某人的动作。

24、废柴:港漫用语,指废物、没用的人。

25、破天:港漫用语,即“打破天”,不爽时可使用。

26、逆天:港漫用语,指逆着天道而行,愤怒时可使用。

27、未够班:港漫用语,意指不够格。

28、收声:港漫用语,指闭嘴。

P站

就是日本绘师的集中营。不能改是因为版权问题,有很多华师的图都是不能擅自用来PS的,就像国内的年年他们的画一样,只能欣赏,你觉得好看也不能擅自修改

意*一词出现在mop等各类网站,知不切实界地胡思乱想。不一定指下流的想法。yy小说就是通常用来实现在现实中没有办法实现的事情,还显得津津有味。但凡想法天真,内容强大(主人公)故事情节严重不符合事实逻辑。概称为yy

字数有限,一些用网页哈

类死了,应该都在老

孙传芳是何许人?其历史简历?

很大年纪才有成就的历史名人有:

1、吴承恩: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为编著《西游记》,吴承恩远涉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吴承恩曾经写过著名诗篇《二郎搜山图歌》。

2、齐白石:

1889年,齐白石二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894年,已经三十岁的齐白石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2、诸葛亮: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已经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四十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4、刘邦:

刘邦建国称帝时已过半百,步入晚年变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异姓王们。结果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

英布还起兵反了,刘邦抱病亲征才平了他。之后其封国则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吴芮的长沙国幸免。

5、姜子牙: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百度百科—吴承恩

百度百科—齐白石

百度百科—诸葛亮

百度百科—刘邦

百度百科—姜子牙

这是哪位动漫人物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直系军阀首领。幼年孤苦,寄人篱下,投军后经过不懈努力,在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

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1923年率部入闽,平定福建叛乱,任福建军务督理。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

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东南王”,成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军阀。

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孙传芳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失利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援,任安国军副司令。

1927年2月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8月率部渡江反攻,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五夜后不幸失败,主力军消耗殆尽一蹶不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造访,拉拢他出任伪职,而孙传芳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尚未泯灭,内心不愿意当汉奸,因而严词拒绝。孙传芳历经大起大落,遂看破红尘皈依佛门。

1935年11月13日,军统局借刀,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态,诱使施剑翘将孙传芳刺杀身亡。

纵观孙传芳的一生,只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好战成性,是其一大特点;聪颖过人,是其另一特点。而关键在于北洋军阀的时代烙印,使他思想陈旧,拒绝接纳新思想和新事物,逆历史潮流而动,终于折戟沉沙,为大浪淘尽。此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遇刺真相: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特务多次拉拢孙传芳投靠日本,均遭孙传芳严词拒绝。此时,孙传芳虽然一心向佛,不问政事,但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在。而蒋介石麾下的军统特务对威胁蒋介石统治的“异己分子”,一直欲除之而后快。施剑翘刺杀孙传芳表面上打着“替父报仇”的名义,她或许不知,在她的身后就有国民党蓝衣社特务张克瑶和施则凡的合谋,他们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理,为其提供孙传芳行踪和行凶用的勃郎宁手枪。施剑翘被捕后,在法庭上谎称:行刺用的勃郎宁手枪是从一个退伍军官手上买的。然而,勃郎宁手枪在当时属于先进,绝非一般人能有,当初军统特工陈恭澍等人在北平刺杀张敬尧时,都没有这种手枪,还是戴笠专程坐飞机飞到北平将勃郎宁手枪交给陈恭澍。试想,这种连专业特工都没有的手枪,施剑翘如何能轻易买到,这其实是军统特务欲借施剑翘之手除掉孙传芳,因而通过各种渠道使施剑翘获得到这种勃郎宁手枪。

孙传芳好友杨文恺和部下马葆珩在晚年的回忆录中都提到孙传芳之死是国民党特务借刀,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理,唆使其将孙传芳刺杀。而郭汝瑰将军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提到是蒋介石令军统密派一个叫施剑翘的女子将孙传芳杀了。

更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的时间恰恰是在冯玉祥当选国民党五届常务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之后,冯玉祥与施从云是多年的老战友,而施剑翘是施从云的侄女。施剑翘之所以选在冯玉祥就任要职之后刺杀孙传芳,定是考虑了冯玉祥与施从云的关系,因为即使案发,冯玉祥对其老战友的侄女是不会袖手不管的。果然,正如所预期的那样,施剑翘刺杀孙传芳一案还在审理时,南京政府方面就已经开始活动特赦一事了。这样一来,也就很好解释出施剑翘在之后,为何会毫不怯场了,好像由她来结束孙传芳的生命是天经地义之事一样。这就是民国社会“人人平等”的所谓貌似公证的法律。

施剑翘在孙传芳后,为博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刻意贬低、污蔑孙传芳的人格,以此来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然而孙传芳在统治东南五省期间,军纪严明,相较同时期的其他军阀,其口碑相对较好。作为一个崛起于乱世之中的枭雄,孙传芳纵有错处,也不应当将其丑化、矮化。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终结的炽天使

克鲁鲁·采佩西

克鲁鲁·采佩西(クルル・ツェぺシ)是漫画《终结的炽天使》及其动画等衍生作品中登场的重要角色。吸血鬼第3位始祖,统治吸血鬼第三都市桑古奈姆的女王,曾赐予濒死百夜米迦尔自己的血而使其成为吸血鬼。

中文名

克鲁鲁·采佩西

外文名

クルル・ツェペシ?

Krul Tepes

其他名称

女王大人 克鲁尔·谢本什

配音

电视动画:悠木碧

登场作品

终わりのセラフ

生日

10月27日[1]?

年龄

未知(由于是吸血鬼,所以未知)(外网WIKI显示为2000岁以上)[1]?

性别

女[1]?

血型

AB[1]?

身高

145cm[1]?

兴趣

优及米迦?终结的炽天使 ?柊真昼[1]?

爱好

模仿午睡[1]?

喜欢的食物

血[1]?

姓名:克鲁鲁·采佩西

年龄:未知(外表年龄看起来只有“14”岁左右)

家人:亚瑟拉·采佩西(已变成”鬼“(阿朱罗丸),在优手上)

眷属:百夜米迦尔、柊真昼(合作关系)

百夜米迦尔与柊真昼?(2张)

职位:女王

竞争对手:雷斯特·卡

厌恶的人:费里德·巴特利、雷斯特·卡

兴趣:米迦尔、优、”终结的炽天使“、柊真昼

爱好:模仿午睡

食物:血

武装:一级武装

宠物:阿鲁卡努(独眼、双翼、长尾,椭圆不明的迷之生物)

性格:傲慢、腹黑、抖s,m属性待挖掘

角色经历

克鲁鲁·采佩西与吸血鬼?(2张)

TV动画于第一话开头出场 动画第四集出现

漫画第5话出场(注:作者原本想让女王于第1话出场,但由于页数关系,被推迟到了第5话)

在百夜米迦尔受到费里德致命攻击频死之际,让他喝下自身血使其转变成自己的眷属,同时也提供自己的血给不愿吸人类血液但却无法控制吸血欲望的米迦尔。于8年之前毁灭了百夜教,在上位始祖会声称将那些百夜孤儿院用于人体试验,带有“终结的炽天使”基因的孩子们一个不留的全部下令杀死了,但事实上出于某个需要“终结的炽天使”的原因,但没有把百夜孤儿院及百夜优一郎和百夜米迦尔在内的人体实验杀死。

为了阻止日本帝鬼军继续进行类似百夜教的人体试验、而导致约翰四骑士的再次肆虐,发表演说并鼓动吸血鬼贵族们参加对帝鬼军的歼灭讨伐战争,本人则亲自前往名古屋指挥战斗。

对“终结的炽天使计划”很有兴趣,知道些内情。在被米迦追问其目的时,曾透露出重要信息令其安心。

而在小说第五卷中有提到她与阿朱罗丸(亚瑟拉·采佩西)有亲缘关系,或许这是其不顾被其他上位始祖发现的风险而“染指炽天使计划”的原因之一。

漫画第38话第41页到39话第11至15页被红莲的另一个人格拜托,在名古屋机场进行人体试验“终结的炽天使”。

动画第二季末因背叛事情暴露被第七位始祖费里德·巴特利偷袭并吸血,昏迷前嘱咐米迦尔,漫画中费里德曾说再多吸一点就要死掉了。(漫画41话第24页)

能力设定

编辑

克鲁鲁·采佩西是吸血鬼第3位始祖,统治着吸血鬼第三都市都市桑古奈姆(Sanguinem)[1]?的女王,实力在第二始祖之下,动漫中另一个第三始祖雷斯特·卡说实力在克鲁鲁·采佩西之上,真实性就不太清楚了。

第二始祖《终结的炽天使》漫画第42话登场。

人物服装为领结哥特萝莉型连衣裙搭配袖套及开叉披风,脚踏长靴;

赤瞳尖耳,贫乳,头发为三马尾,左右小马尾,后面整个扎起,戴有蝙蝠状发饰。

外形虽为可爱的幼女萝莉形象,但作为最接近原始·始祖的上位第三始祖,实力极强。

围绕其身边的是一只名为阿鲁卡努的谜之生物,独眼、双翼、长尾,正体不明。据说是第一始祖用来牵制女王的拘束用具,同时也是用来打发无聊时间的。[1]?

曾命人破坏了进行“终结的炽天使”研究的百夜孤儿院,但却收留了作为实验体的百夜优一郎及米迦尔等孤儿。

后来为了挽救被费里德·巴特利了的孤儿院实验体百夜米迦尔,而将自己的血赐予濒死的百夜米迦尔,迫使他成为了自己的眷属吸血鬼。

为了阻止帝鬼军继续实施人体试验“终结的炽天使”计划,女王发动了歼灭日本帝鬼军的战争(实际上她撒了一个极大的谎)。

有谁有陶渊明的资料

转自智库百科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目录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4?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5?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6?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7?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8?相关条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 ( Abraham Harold Maslow ,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 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心理学 第三势力的***。

1926年入 康乃尔大学 ,三年后转至 威斯康辛大学 攻读 心理学 ,在著名心理学家 哈洛 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 哥伦比亚大学 任 桑代克 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 布兰戴斯大学 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 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 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 自我实现 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 美国心理学会 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 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 潜能 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 激励 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 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 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 高峰体验 。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 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 动机 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 还认为:在人 自我实现 的 创造性 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 高峰体验 ”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 高峰体验 。

马斯洛 在1943年发表的《 人类动机的理论 》(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 。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马斯洛理论 把需求分成 生理 需求、 安全 需求、 社会 需求、 尊重 需求和 自我实现 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如图所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 激励因素 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 职业病 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 人生观 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 个人理想 、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1)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 激励力量 。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 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而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做过估计,如下表:

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关于马斯洛理论的价值,目前国内外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都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个理论既有其积极因素,也有其消极因素。

1.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

 第一,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进行的。当然,关于自我实现是否能作为每个人的最高需要,目前尚有争议。但他提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无可置疑的。

 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第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他认为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 内在价值 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2.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

 第一,马斯洛过分地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价值就是一种先天的潜能,而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这种先天潜能的自然成熟过程,社会的影响反而束缚了一个人的自我实现。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了遗传的影响,忽视了社会生活条件对先天潜能的制约作用。

 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一方面,他提出了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趋势。另一方面,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需要层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看成是一种机械的上升运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改变需要层次的主次关系。

 第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 企业管理者 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 存在主义 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合其他国家的情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需求满足是阶梯式的,是一个需要满足后再追求下一个需要。只是我并不觉得人的需求有着如此强烈的界限划分。难道除了追求基本需求之外人就不能逾越需求的界限去渴望新的超越吗?或者说,平凡的人除了对生活中简单层次需求的追求之外就丧失了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吗?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理想和追求,也会因之产生超越基本需求的动力。

 个人需求的层次内容是由个人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的。平凡的人同样具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里自我实现需求的内容不是以社会普遍价值观为标准的,例如: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是来自于个体自身的价值观。比如:“老大的幸福”。所以,平凡人的自我实现是根据其自身的价值观定义的。而遵从世俗价值观的人却没有办法用这种价值标准衡量出来平凡人的自我实现。所以,这恰恰证明了自我实现是一个更高层级的需求,只有通过其个体的内在行为来满足而非外在的条件。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Douglas T Hall和Khalil Nougaim曾做过5年的相关研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需求是有层次的。

 而证据显示,随着主管人员的升迁,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重要程度上有逐渐减少的倾向,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有增强倾向。

 需求层次的提高,是职位上升的结果,而不是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换句话说,需求没什么层次之分。

例如:这种低级趣味的生理需求,在总统, CEO , 世界银行 行长等高级人物身上,也不乏实证。

 需求的层次理论,不过是为基于需求的经济理论披上“理性”的外衣而已。

试做以下量化分析:

设“欲望”权重为:获得(1-0)=1、维持(1-0.5)=0.5、扩张(2-1)=1,设-5(绝对不会做)>…>0(犹豫中)>…>5(绝对会做),绝对>肯定>应该>也许>几乎>犹豫中

求:总统是否会进行?

解:1,前提:假如他认为有可能会对他的未来造成影响

生理需求=+1(扩张,再一次播种的机会),

安全需求=+0.5(维持,至少不会枪毙),

社会需求=-1(负扩张,虽然不会改变关系,但是信任感变差),

尊重需求=-1(负获得,被认为是轻佻、不严肃、控制力不足的,屡遭调侃),

自我实现=-1(负扩张,失去做总统的资格,不过还能做议员吧,大概),

+1+0.5-1-1-1=-1.5(也许不会做)

答:他大概还很理智的,也许不会做。

解:2,前提:假如他认为根本不会对他的未来造成影响,

生理需求=+1(扩张,再一次播种的机会),

安全需求=+0.5(维持,至少不会枪毙),

社会需求=+0.5(维持,又多了个情人而已),

尊重需求=+0.5(维持,她不敢说,谁都不会知道),

自我实现=+0.5(维持,我还是我,一个伟光正的总统阁下),

+1+0.5+0.5+0.5+0.5=3(应该会做)

答:妹子太性感,他把持不住,应该会做。

仅供参考,各位请斧正补完。

另外,关于“超越型自我实现”和“健康型自我实现”的区别。

马斯洛对“超越者”的描述有教化、美化的嫌疑,这大概与他接触到的“内部参阅”有关,而他居然把这些写进科学分析理论中,可见老人家良苦用心,按照他的理论,马斯洛本人就是“超越型自我实现”的典型案例。

在具体研究中,五层需求时常同时出现,而个体做出判断时会综合考量,依其价值观刷好权重后择优选择,一些学问家以此做出“略带阶级属性”的反驳是否妥当呢?

关于佛教的各位菩萨的传说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其四)。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像疏广对疏受所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捱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的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支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他求为彭泽县令和辞去彭泽县令的过程,对江州刺史王弘的态度,抚弄无弦琴的故事,取头上葛巾漉酒的趣闻,也是其艺术化人生的表现。而酒,则是其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陶诗题材的分类中国文学的新题材:田园诗 咏怀诗与咏史诗对前 人的继承发展 行役诗中表现的苦闷 赠答诗中表现的深情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诗严格地讲只有《游斜川》一首是山水诗,他写得多的是田园诗。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一)。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率的交往令人羡慕。再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

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诗经》中有农事诗,那是农夫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的歌。至于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陶渊明之后的田园诗真正写自己劳动生活的也不多见。《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人生的理念: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陶渊明认为,衣食是人生之道的开端,不劳动什么都谈不到。诗里写到劳动的艰辛,写到一天劳动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快慰,都很真切。“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写出农民普遍的感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出一个从仕途归隐躬耕的士人的特殊感受。

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地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

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他的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饮酒》、《拟古》、《杂诗》。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写的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这些咏怀、咏史之作,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中有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如《饮酒》其十九;有对社会的抨击,如《饮酒》其二十。不乏惋惜也不乏激愤,如《咏荆轲》。从《杂诗》其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忧愤是深而且广的: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首诗写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悲叹行役的辛苦原是此前行役诗共同的内容,后两者则是陶渊明所特有的,而且越到后来这两种情绪就越强烈。那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成为这类诗的基调。试看以下例句:“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赠答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题材,传为苏李赠答的诗歌以叙离情见长,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以抒幽愤著名,刘桢的《赠从弟》表现了高洁的品格,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展示了洒脱的情趣。陶渊明的赠答诗又有他自己的特点: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如:“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是其赠答诗中最深沉的一首: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帷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诗里有欢聚的回顾,有离别的伤感,也有殷勤的叮咛,语重而情深。

在以上五类题材之外,陶渊明还有一些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如《形影神》、《连雨独饮》,《拟挽歌辞》也可以归入这一类。这类诗可以视为玄言诗,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有所不同,并非“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而是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魏晋人注重门阀,陶诗中有的写到宗族关系或对儿子加以训诫,如《命子》、《责子》、《赠长沙公》等,可见陶渊明也还是重视家族的荣誉和门第的。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日常生活的诗化 情景事理的浑融 平淡中见 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的艺术渊源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饮酒序》)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溪诗话》卷五)

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等都着重于关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渊明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物色可以概括为: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

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

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 “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十分精辟。

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 “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关于陶诗的艺术渊源,锺嵘《诗品》曰:“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其后多有反对此说的,今人则多表示赞同。从今存应璩诗以及关于应璩的传记资料看来,他与陶渊明很不一样,与其说陶诗源于应璩,不如说源于汉、魏、晋诸贤,应璩一人不足以笼罩他。如果一定要说得具体些,可以说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为什么有时遇到的事,感觉以前好象发生过,难道是鬼付身?

[编辑本段]何谓“菩萨”?

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 谓诸萨 求菩提故。2. 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 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 种性-未得净心。2. 入-发心修学。3. 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 净-入净心地。5. 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 熟-入毕竟地。7. 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 定-已入定地。9. 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 最后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一念恶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善恶皆抛即菩萨。

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

文殊菩萨四大菩萨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使至理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迹;在智、悲、行、愿之中,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观音菩萨在现实娑婆世界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仰希冀。

文殊菩萨有三名,分别是文殊师利、满殊尸利与曼殊室利。文殊师利意译“妙德”,指文殊菩萨具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微妙功德;满殊尸利意译“妙首”,因为他所具功德居诸菩萨之首;曼殊室利意译“妙吉祥”,称颂其功德最胜吉祥。此外还有文殊师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孺童文殊菩萨等等称号。

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放钵经》)。传说他在过去世曾身为七佛之师,连释迦牟尼佛也曾得到过他的教诲,其智慧的深广锐利,可知矣。在诸大菩萨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号,他作为辅佐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上首,被敬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普贤菩萨梵名三曼多跋陀罗,又译作遍吉菩萨,意思是身相与功德无所不在,精纯高深。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行愿”包括修行与誓愿两方面,换言之,普贤既有广大誓愿,又能身体力行去实践,他曾在过去无量劫中修菩萨行、求一切智,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佛刹,通常又被尊称为大行普贤菩萨。因此,他是大乘佛教徒在实践菩萨道的榜样、典范。普贤、文殊两位菩萨构成一对法门,普贤主司一切三昧(正定),文殊菩萨主司一切般若(智慧),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修行证道历程中不可或缺的。

在诸多菩萨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八大菩萨。密宗的八大菩萨是:

1. 观世音菩萨,玄藏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宁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罗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准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2. 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记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佛陀位置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舍利;在金刚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3. 虚空藏菩萨,为藏福德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观想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4. 金刚手菩萨,即金刚萨埵,又称秘密主,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称于密教中,所指有四:(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二)为金刚界曼荼罗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

5. 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埵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6. 文殊师利菩萨。他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化号。“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7. 除盖障菩萨。其德行为消除所有一切烦恼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除盖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

8. 地藏菩萨。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

看看这个, 上面还有画像---

菩萨

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

这是一种叫什么“即视现象” 的心理学现象。

查Wiki百科,介绍的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如下:

即视感: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查心理书,有如下:

Deja-vu

n. 似曾相识的感觉

I'm getting a deja vu. 好像在哪见(听)过。

(记得**《黑客帝国》中,Neo看见一条黑猫,接着又看到了一条一摸一样的黑猫走了过去,立刻说了句 deja vu)

以前读到的一篇关于即视现象的文章,抄录如下:

Deja-vu现象,原文为法语dé jà vu,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而且有一首英文歌,就叫Deja-vu。“When you see familiar faces, But you don’t know where they’re from, Could you be wrong?/ When you’ve be particular places, That you know you’ve never been before, Can you be sure?/ ‘Cause you know that this happened before, And you know that this moment in time is for real, And you know when you feel deja-vu./ Feel like I’m been here before…/ Ever had a conversation, That you realize you’ve had before, Isn’t it strange?/ Have you talked to someone? And you feel you know what’s coming next. It feels pre-arranged./ ‘Cause you know that you’ve heard it before, And you feel that this moment in time is for surreal. ‘Cause you know when you feel deja-vu. ”这歌词已经很形象的解答了Deja-vu现象为何。可是现代科学里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理论却远未让人满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剔除先入为主的所谓科学观,还有以下诸种解释: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3、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象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4、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见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再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5、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死/^^^^\生\____/死。这是人的意识流动图。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因为死后的路线曲折,致使生时的记忆被分段的记录,只有处在接点的记忆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识绞缠,就会出现deja-vu现象。至于为什么年轻人和老人会有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的记忆回述功能较强。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学上称这样的现象是时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后时空交错,四维空间偶尔发生混乱的特殊人体感觉。当发生某个场景的时候,人的控制神经(中枢神经一部分)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送于记忆神经,这时大脑的反应还没有传达到记忆神经,所以当大脑的反应传到记忆神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以前发生过一样。有科学家猜测,这时控制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传输速度会大于光速。这是对相对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现在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证明,只是猜想阶段。

7、虽然正统派的科学者们拒绝谈论灵魂的有无,或是毫无余地地否定这一观点,但是高能物理学及一些其他的边缘物理学对这个问题的牵涉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探讨灵魂的构成物质。有一些异端物理学者提出灵魂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粒子(物理学上有很多推测得来的证据,因为虽然人类可以依赖物理法则和规律预言它的存在,但人类的科技力量不足无法验证,包括很多种高能粒子等),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中进行移动。这种推论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的特异性质在于它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无序性时空移动。我们头脑中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称之为信息,虽然现在还无法搞清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但却可以肯定脑电波对它有一定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或是脑内意识活动。而这种粒子平时就大量散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当然也存在于我们的脑内。正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可以接收到外来信息进行思考、记忆、回忆,还有遗忘。所谓遗忘就是一部分带有信息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部的意识空间。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诱发这种粒子间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许与我们的脑电波及其他脑内化学物质有关。但是,当我们的脑死亡后就会有大量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中的记忆区。由于尚不清楚这种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无法解释和推算它们的游离比率。在机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种粒子在游离之后仍然保持着它在原来在人脑中的排列性状,换言之也就是保持着这个人(已经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记忆。当它们在遇到新的结合目标(另一个人的脑)并结合之后,在这个人是新生儿(没有已经形成的记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的转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轮回或夺舍。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结合后保持着潜伏状态到一定时间才突然觉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记忆已经形成的人身上结合后觉醒,使其丧失原有人格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是无时无刻都会与这种粒子结合,比如我们突然冒出个怪想法,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些词句……甚至是做梦和预言等现象也都可以用这种理论解释。即视感也可以这样解释。

8、时空错乱。举个例子:你需要一个工具,但满屋子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但过了一会儿或一段时间,这个工具明明摆在平时放它的地方。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解释,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时空,每个时空都按照一般的规律运行着,他们是平行的,一般不会有交叉,只是有时间的先后,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时空交叉,即时空错乱,这是就会发生工具消失的情况,例如一把钳子没了,转眼它又在哪儿了,也就是谁说,钳子暂时到其他的时空转了一圈,这个时候正让你碰上,当然,这样的巧合还是很少的。人也一样,如果碰巧你存在的时空和未来的时空交叉,也就是说,你有很短暂的时间进入了未来时空,很快又回来了,假如你在未来时空用钳子修了一辆自行车,你回到现在的时空后,还要进行同样的动作(修自行车),但你的记忆里已经存储了这件事情,所以你就感觉这件事,这个景象好像在哪里经历过。这和年龄与其他经历没什么关系。

行文至此,说实话,我还是对deja-vu不甚了了。我也只能就自己的感情倾向选一个解释,或者说认定一个。时间的温度变化无端,我们只能无奈的看着时间流逝,却无能抓住,这不仅是人生的残酷,同时也是人生的幸福——我们慢慢变老,如果儿孙还能记得你,这就是你在这个时空唯一的遗迹了呢。或者,这是祖先崇拜的意义呢。